查看原文
其他

一所家长百分百认同的新学校,到底有什么吸引力?| 头条

2017-10-20 王小波 新校长传媒

来源:新校长2017年10期封面学校《玩出学习力的杭州故事》(节选)    

在杭州,据说有一所学校,创办仅两年就已经全国知名,连中国教科院都定点在学校召开“新样态学校现场会”。据说,这所学校招生最重要的环节是“面试家长”,而且爆棚到“十取一”的地步;据说,学校不仅轻松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力问题,还顺带推动提升了家长、教师的学习力,在“学习型组织”的建设上,可谓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推进。

它就是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(下称“白马湖小学”)。它是怎么做到的?

其实作出采访决定时,心里是有些忐忑的。一所只开办两年的学校,学生都只有一、二年级,能有多大的创新实践呢?

但随后,一份小小的采访对接计划,就击中了记者的心。

提出采访要求后,白马湖小学很快发来采访对接计划表:首日上午采访家长,由刘老师负责组织家长代表并对接记者;下午在学校观看“湖之船”项目展示,之后采访课程研发部的老师,由陈老师负责组织;次日上午……

效率之高、执行力之强、计划之严密,让记者对这所学校产生了无形的期待与信心。


“主题大单元”,创造深度学习


六月的杭州,很自然地淅沥着让人惬意的小雨。

接待记者的,是发展规划中心后勤部的胡老师。去学校的路上,他一直不停地接打电话,一会儿是采购设备到了安排下货,一会儿是下午“湖之船”展示需要的室内水池安置,一会儿是课程研讨什么时候开始(他还是一位科学课老师),一会儿是第二天的学期大考核“‘一带一路’游园闯关”该怎么准备……

这令记者颇感诧异:“这么忙啊,你?”

“不是我,是我们。”胡老师笑道,“没有人只会单线作战,每个老师都是多面手,或者多能高手。”

胡老师说,比如他自己,既要负责后勤,又要开发课程,包括模型课、奇迹创意、无线电测向,当然还要上课教学,不仅教学生,还要教同事。

为什么要教同事呢?胡老师介绍,学校倡导教师之间的持续学习和互助学习,每周日的晚上,都要通过微信群,进行一个小时的在线集体学习。集体学习的过程是很认真的,有主持人、主讲人,从现象思考、习惯养成、教育教学到课程设计,无所不包;事先要申报主题,做好计划,大家按时“上课”,随时答题;每次学习后,要形成文字记录存档。

至于“课程开发”,则是白马湖小学每个老师都要具备的能力。

这就说到白马湖小学的核心校本课程“主题大单元”了

第一,它是一种“融合课程”,所有学科、所有老师都要参与。

第二,它是在一学期或一学年,由一个主题贯穿到底的,如2015年的“感恩亲情文化”主题,2016年的“儿童动漫”和“民族精神文化”主题,2017年的“湖文化”主题……

第三,甚至更重要的,它是所有年级都要同时开展的全校课程。

概括地说,开发“主题大单元”课程的意义,在于将分科教学的内容,变得让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,让孩子在“主题大单元”项目式学习下,激发学习兴趣、融会学科知识、开发学习能力、理解学习价值。

比如,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,白马湖小学确定了“民族精神文化”的“主题大单元”课程。再比如,2017年的“湖文化”课程,则与“白马湖”的校名及地理、历史环境息息相关。

具体是怎么做的呢?在“湖文化”大主题下,分为“湖之岛、湖之波、湖之鱼、湖之桥、湖之船”五个小主题,每个小主题又由“开题、设计、创作、表达”四次专题课组成。

学校把这类专题课称为“STEAM与创客联课”,简称“联课”。每次联课都是相当于三个课时的长时段课程,致力于打通学科,把碎片化的知识联通起来。三名教师一起走进教室,每人主讲一节课,其余两人辅助,依次进行。

以“湖之船”小主题课为例:

第一次联课是开题课,目的是让孩子了解船的构造、历史、故事、诗歌等。其中,第一课时,语文老师讲船的故事、诗词、儿歌;第二课时,数学老师讲船的测量;第三课时,科学老师讲船的浮力。

第二次联课是设计课,戏剧动漫组的老师去教孩子设计船的造型,科学老师教孩子如何选用船的材料,新仪式组的老师让孩子反思目前船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方法。

第三次联课是创作课,孩子们分成各个小组开始根据设计稿进行创作。有的小组选择用竹子造船(可以载人的缩小版),准备好竹子在教室制作,然后在学校池塘把船放进去实验,从中发现各种问题,比如船的牢固性、防水性、稳定性等,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。

第四次联课是表达课,各小组派代表在充气大水池中进行划船(自制船)比赛,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划船的任务。

一个完整的小主题完成之后,就会进入下一个小主题。每个班是五个小主题,顺序是不一样的,比如在同一时段101班(一年级一班)是“湖之船”,102班是“湖之鱼”,103班则是“湖之波”……

为什么会这样呢?在课程研发与教学机制上,白马湖小学实行的是“3/1+n制”,即三个老师组成一个研发小组,进行课程包干、教学包干、带课走班,负责同年级多个班的教学。

比如,一年级“湖之船”的研发由三个老师领取,完成课程研发后,前三周在101班上,然后去102班上三周,然后是103班、104班……直到所有一年级上完,最后再统一上表达课。

这种“全景创新”的教学,极大地提升了师生学习动力、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。


重组与融合,以“迭代”达极致


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?郑巍巍认为至少有如下三大益处:

其一,学校倡导“全科教师”训练,体育老师不仅要教体育,还要懂语文、数学、科学、艺术。三个老师上的是七八个学科的内容,每个人都会承担几个学科的教学——在白马湖小学,学生的数学,有可能真是“体育老师教的”。

其二,在每个班级的“迭代式”教学下,自我的同课异构和反思改进,对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,是一个快速有效、深度提升的过程,每个教师小组都有一个深度钻研的方向。

其三,一个教师小组上完一个小主题的所有联课,可以保证每个小主题的教学习惯与思维的连贯性。

当然,最开始的机制也并非如此,他们也尝试过,同一个小主题下的四次联课,由不同的教师小组来上;甚至在之前的“民族精神文化”主题、“儿童动漫”主题时还没形成联课的固定形式。每一种机制其实都是在不断的迭代中不断完善的。也许明年,这种机制还会改进。

迭代,是白马湖小学的核心理念之一,机制如此、教学如此、课程如此,教师的学科分组也是如此。

常规学校的教师,都是按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学科进行分组,而在白马湖小学,则把老师划分为“五大课程群”,包括语言交际、思维与技术、戏剧与动漫、运动与健康、新仪式。很显然,这种划分,源于加德纳的“多元智能理论”。

具体而言,“语言交际课程群”主要是语文、英语,“思维与技术课程群”主要是数学、科学、信息技术,“戏剧与动漫课程群”主要是音乐、美术,“运动与健康课程群”主要是体育、心理健康,“新仪式课程群”则主要是综合实践、道德与法治。

学科重组了,课程融合了,很多的“常见”不见了:原来貌似不相干的学科老师们,开始一起办公、一起教研、一起创新。五个“课程群”分别是一个“小融合”,这是具有显性相关的融合;而每当有大的活动、大的课程时,五个“课程群”就变为“大融合”,完成了从显性相关到隐性相关的融合;“小融合”的常规化,让教师们逐渐形成课程融合的思想,待到“大融合”的时候,学科贯通的意识和内容开发,就会顺理成章。

所以也就很容易理解,为什么一所只有两年办学“历史”的白马湖小学,它的融合课程就已经颇具规模和体系,特别是前面说的主题大单元课程,都与迭代的思想有关。


课程+学院,家长、教师、儿童同步成长


2008年,时任宁波北仑区淮河小学校长的郑巍巍,提出了FSC(Family-家庭、School-学校、Community-社会)的概念

郑校长的思考是:只有构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、学校教育为主体、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合作育人体系,才能实现校内与校外教育的协调一致,有效保障和促进学生成长。

在如今的白马湖小学,家长与学校早已是一种深度合作关系,家长们觉得学校就像自己的第二所大学。家长乐于把自己的时间、精力、专长献给学校,包括所有的活动、课程和管理。

以“民族精神文化”主题为例,家长们开设了与此有关的如下课程:

祖晗曦爸爸走进“闪电班”,带孩子们了解祖国大家庭。

洪子均爸爸带着藏族同胞走进“小鲤鱼班”,体验汉藏一家亲。

谢雨宸爸爸带领“天鹅班”的孩子,探秘中医中药,传承国之瑰宝。

陆宇晗爸爸为孩子们介绍汉医学、蒙医学等民族医学。

谢承辰妈妈现场传授拿手绝活“小儿推拿”。

陆薇羽妈妈的“扎染”课程,让孩子们意犹未尽。

董诗妍妈妈的私人订制“扇面课程”,孩子们大呼玩得过瘾。

孙弈轩爸爸从古代“结绳记事”讲到现代计算机技术,让孩子们惊叹不已。

1.FSC课程,不仅仅是三个“概念”

不是“科班教师”的家长,执教“学校课程”,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吗?

在2017年的“湖文化”主题学期,一位家长给“天鹅班”的孩子,开了一门“天鹅湖”系列课程,内容洋洋大观,包括介绍天鹅湖的地理风貌,欣赏天鹅湖芭蕾舞,观看天鹅湖音乐剧,当然少不了交响乐。孩子们的反应是:“真想这个妈妈天天给我们上课!”

家长课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“世界视窗”,这在学校的常规教室里是看不到、学不到的

有一次“22节”,郑校长发现有一个人头攒动的区域,过去一看,原来是有个学生居然在坐诊把脉,不少家长纷纷点头称赞。郑校长便想体验一下。

该生把脉良久,脸色沉重起来:“校长,你的脉象……”

“啊?”校长也有点儿小紧张。

“你的脉象有点弱,说明你的身子有些虚。”该生尽量说得和缓一些,“不过总体没有太大的问题,注意调养休息吧。”

这些“小屁孩儿”,还真“玩”出了两把刷子呢!其实也难怪,这个班的家长有中医药大学的老师,不但在课堂上开设中医课程,还带孩子们到中医药大学的实验室“研学”,指导同学们种药草和配置简单的中药呢。谁能否认,白马湖小学不会出几个“小李时珍”呢?

家长课程是FSC课程的组成部分,它还包含游学课程和社会课程。

2.家长学院,父母的第二所大学

在白马湖小学的家长中,流行着一句话:“交一份学费,全家都上学。”

学校对家长“要求很多”,有的家长起先也抱怨。有位家长说,孩子刚入学那会儿,学校有各种活动,通知家长参加,有时就要在工作时间请假,所以比较抗拒。但几次活动下来,就“希望学校要求更多”了。

家长给记者讲了个故事:“有一次,学校通知6点半参加一个活动,其实那时候工作已经很累了,学校邀请了一个美国的大学教授和浙江大学的教授做讲座,晚上听到了9点多回家,人非常疲惫,但内心却很震撼,当夜就发了一个活动心得到朋友圈,自那以后,学校的活动我都积极地参与。”她说,学校搭建的学习平台,给的都是家长缺的、需要的。

外出学习,学校也不会忘了带上家长同行。2017年的重庆、成都学校考察,林钰馨妈妈、朱洺辰爸爸随学校前往,参观了重庆的人民小学、谢家湾小学,成都的泡桐树小学、华德福学校,回来感触良多。看到了谢家湾小学是如何将校园文化和当地的历史结合的;泡桐树小学的家长作曲课程,居然能开成长达几年的系统课程,因为常常获奖,还成了学校的精品课;华德福学校对家长的要求居然如此的严格,要经过八轮的培训……通过感知教育现场、聆听教育前沿实践,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专业、透彻。

白马湖小学把所有的学生家长,视为学校的天然组成部分,除了不定期邀请家长听讲座、参加峰会、考察学校以外,还有专门的“新家长学校”,下设家长学院。

家长学院分为艺术、体育、人文、自然、创客五大学院,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。其中,艺术学院开设了黏土课、扎染课,体育学院开设了亲子骑行活动、太极养生课(省武术协会专家),人文学院开设了诵读课(华语之声专家)、茶道课,自然学院开设了园艺、插花课(阳光家园专家),创客学院开设了机械制作课(华数公司专家)。

3.儿童学院,“顽/玩/完”的嬗变

以同样的架构思路,白马湖小学为学生设置了儿童学院课程,下设五个特色学院,时间是每天上午大课间和下午放学后。

其中,人文学院下设社交系、养生系,艺术学院下设舞蹈系、声乐系、美术系,创客学院下设创想空间、智慧未来,体育学院下设棋类、球类、传统健身课程,自然学院下设农业种植系、生存拓展系。当然在迭代的思路下,这些学院和课程都会不断完善。

这么多的课程,师资如何解决呢?首先是眼睛向内。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儿童学院课程,聚集起来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欢乐世界:

烘焙、益智坊、飞羽社、跆拳道、手工创绘、奇迹创意、墨色漫溢、花栗鼠男童合唱、科学创想、玩转数学、经典诵读、小马讲故事、儿童诗创作、舞动的汉字、议事+礼仪+辩论、英语绘本阅读、DiscoverEnglish、Drumming、FunFunPhonics等,一共数十个项目。

课程效果如何呢?

一个男生说:“我喜欢航模课程,有一次我做的航模绕着学校操场飞了三圈。”

一个男生说:“我喜欢跆拳道,礼义廉耻、忍耐克己、百折不屈,就是这种精神的概括。”

一个女生说:“我天生喜欢表演,所以选了戏剧表演课,老师让我们把绘本编成剧本,排成戏剧。”

而203班的谢承辰同学,参加的是议事+礼仪+辩论课程。她眉飞色舞地说,“老师教我们用圆桌会议、辩论赛等形式来学习知识,好有意思啊。我们经常会用抓阄的形式,确定正方反方,辩论一些热门话题,例如共享单车好不好、电子书与纸质书哪个更好、科技和传统更应该注重哪一个。”

在与学生的交谈中,记者能感觉到他们思维的活跃,逻辑的严密,回答的精准,以及言谈的自若,完全颠覆了记者对七八岁孩子的印象。

4.教师学院,岂止是“过五关”

同样的老师,白马湖小学为什么能人人开发课程、引领项目,又深受孩子欢迎呢?

有时候挑选一个好老师比培养一个好老师更有效。在白马湖小学部,对教师的挑选可谓是异常严格。一般学校的招聘,不外乎常规的笔试+面试。而要想成为白马湖小学的一名教师,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,不但要“闯五关”,而且时间有可能长达半年甚至一年。

第一关自然是“讲课”,而且校长亲自在场。郑校长是个注重细节的人,希望通过课堂考察老师的基本素养、思维方式,尤其是否有创造力、学习力。

第二关是“笔试”,测评老师的专业素养。

第三关是“校长面谈”,重点是考察老师的沟通能力,因为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学生,还有家长乃至整个社会。

第四关是做PPT,了解对学校理念的认同度和发挥度。

第五关是“预上岗”,在未正式入职前不断参加学校活动,在活动中考验老师的实践能力。

对于刚毕业入职的教师,白马湖小学还有一年持续考察的储备期。一个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,很有才气,只因不能跟家长有效沟通,学校只好放弃。

胡勇老师回忆说,当时他来学校应聘的时候,前后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,不停地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,接受学校的考察。陈连云老师说,她算是进度很快的了,也经历了两周的时间,并且几乎是天天往学校跑。

“其实选择是双方的。”郑校长说,不仅是学校选老师,老师也是在全方位真实体验学校,包括宏观的理念、氛围和微观的节奏、事务,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学校,这是对教师、学校、学生的负责。

当然,在教师的后续专业发展上,白马湖小学更是不遗余力地,以“教师学院”的方式,系统构建教师成长平台。


一切都有因缘


学习力怎么产生?它是一种“训练技能”而非“纯属天生”,它需要得到深入训练、主动参与的机会,所以学校提出“探·创”的课程概念,通过STEAM的模式,让孩子在探索中去创新、创意、创作;学习力也是一种融会贯通,一种联觉的应用,素养越开阔,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越强,所以学校提出“m+n=∞”;学习力还是在一遍遍的学习成果反馈完善中逐渐增强的,所以有了“22节”、贝壳币激励体系等评价系统……在这样全方位的熏陶中,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的灵动,懂得了吸收知识的读取能力、理解事物的转化能力、分析事物的迁移能力;培养了如何对事物产生学习兴趣的探索心,保持学习的动力,克服困难的毅力。

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,引进了一位有事业心、创造力的校长,校长招聘了一群有教育梦想、专业素质的教师,学校挑选了一批认同学校理念、有良好教育思想的家长,于是学习力有了滋生的土壤与种子,再加上机制制度的浇灌,理念文化的照耀,活动、课程的耕翻,学习力自然在整个学校蓬勃成长。当然,要想根深叶茂,还任重而道远。

采访完毕,有一句话在记者心中久久回响: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缘际会。白马湖小学的成功,看起来是两年时间突然结出的硕果,其实是各方因素的长期积淀与汇合。就像学习力的塑造一样,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,必须来自长久的累积。


责编 | 张光

“新校长传媒”广告合作请联系 023-67450968




/ 新校长10月新刊速递 /



点击"阅读原文" ,一键订购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